“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铸就人才的担当精神:西柏坡时期,党以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的精神,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这种精神激励着人才要有担当意识,勇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无论是在科技创新领域,面对国际科技竞争的压力,敢于突破技术瓶颈;还是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敢于坚守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都需要人才具备这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1。
“两个务必” 塑造人才的品德修养:“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 是西柏坡精神的重要内容。这要求培养的人才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被一时的成就所迷惑,不断学习和进步。同时,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追求事业的道路上不畏艰难,勇于拼搏,不贪图享受,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懈的努力为社会创造价值1。
加强红色教育,传承西柏坡精神:将西柏坡精神等红色文化纳入教育体系,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和历史背景。例如,组织学生到西柏坡纪念馆等地参观,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的讲座、征文、演讲等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红色精神的熏陶,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为成为有担当、有品德的人才奠定思想基础。
注重实践锻炼,培养创新能力:西柏坡时期,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新中国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借鉴这一经验,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等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创新创业活动等,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创新智慧。
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竞争力:在当今时代,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教育强国培养的高素质人才能够在科技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例如,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优秀的科技人才能够开展创新性研究,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为实现科技强国、进而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2。
促进文化繁荣,增强文化软实力:人才在文化传承、创新和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培养的文化人才能够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作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作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他们还能够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力,这也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服务社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教育强国所培养的各类人才能够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为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供智力支持。比如,教育人才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医疗卫生人才能够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的健康;管理人才能够优化社会治理,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等。这些人才的贡献直接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教育强国服务社会的具体体现。
高校与革命纪念馆合作育人:许多高校与西柏坡纪念馆等革命场馆开展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培养具有红色基因的人才。高校利用革命场馆的资源,开展现场教学、红色文化研究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西柏坡精神的魅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革命场馆也借助高校的学术力量,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实现了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双赢3。
地方政府依托西柏坡精神发展教育:一些地方政府以西柏坡精神为引领,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育条件。例如,在西柏坡所在的地区,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措施,提高了当地的教育质量,培养了大批扎根基层、服务地方的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为教育强国建设积累了实践经验。
总之,西柏坡精神是教育强国建设中人才培养和人才贡献的重要精神源泉。在深入实施 “人才强国战略”、坚持 “人才引领驱动” 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和运用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培养出更多具有担当精神、创新能力和高尚品德的人才,让他们在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以人才的卓越贡献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