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精神引领下 “大思政课” 的创新与坚守
发布时间:2024-12-12
西柏坡精神引领下 “大思政课” 的创新与坚守
西柏坡,这一承载着厚重历史与伟大精神的革命圣地,为我们深入理解 “大思政课” 的创新与坚守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视角。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复杂严峻的历史背景下,展现出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与系统全面的思维方式。在军事上,指挥若定地开展三大战役,将各个战场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相互配合、协同作战,这种全局性的视野为 “大思政课” 所追求的广阔教学视野格局提供了历史蓝本。在 “大思政课” 的构建中,我们不应局限于课堂内的狭小空间与单一知识传授,而应如同西柏坡时期对战争局势的把握一般,将思政教育置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全球互动的大背景之下。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从宏观层面理解个人与国家、民族的紧密联系,使思政教育的视野突破校园的围墙,延伸至社会的各个角落、历史的长河深处以及世界的多元舞台。
西柏坡丰富的历史资源构成了一座独特的 “大思政课” 资源宝库。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铭刻着革命先辈们的奋斗足迹与崇高精神。中共中央旧址、西柏坡纪念馆等,都是鲜活的思政教材。这些资源将 “大思政课” 的资源场域从传统的教材、课件拓展到真实的历史场景与文化遗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等手段身临其境地感受西柏坡时期的风云变幻,聆听先辈们的谆谆教诲。同时,西柏坡所蕴含的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等精神品质,成为思政教育的核心资源,通过故事讲述、案例分析等方式融入到 “大思政课” 的教学内容之中,使思政课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情感与力量的精神传承之旅。在这一过程中,虽然资源形式与获取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思政课以正确价值观引导学生、以优秀文化滋养学生的资源属性并未改变。
从组织力量来看,西柏坡时期是全党全军全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伟大时期。各级党组织、军队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形成了强大的合力。这一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大思政课” 的组织力量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的思政教师队伍,而应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社区等都应成为 “大思政课” 的参与者与推动者。例如,邀请西柏坡当地的老革命家后代、党史研究专家、社会志愿者等走进课堂,分享他们的故事与见解,使思政课的师资队伍更加多元化、专业化。同时,通过开展校际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打造 “大思政课” 的实践平台与教育网络。然而,在多方力量参与的过程中,思政课的教学属性依然清晰可辨,它始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为核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育人目标。
必须深刻认识到,开设 “大思政课” 并非是对传统思政课的否定或另起炉灶,而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思政课的创新发展与优化升级。以西柏坡精神为引领,构建大课堂,将思政教育的课堂拓展到红色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场所、网络虚拟空间等;搭建大平台,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类教育资源平台,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汇聚大师资,吸纳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专业人才充实思政教师队伍。通过这些举措,推动思政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例如,在教学内容上,除了传统的理论知识外,增加更多的实践案例、社会现实问题分析等;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情景教学、项目式学习、社会实践等多元化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获得感;在教学评价上,综合考量学生的知识掌握、思想转变、实践能力提升等多方面因素。但这一切变革都是围绕着思政课的课程属性展开,始终坚守思政课的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确保思政课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道路上不偏离方向。
在西柏坡精神的光辉照耀下,“大思政课” 正以创新的姿态阔步前行,同时又坚守着思政教育的初心与使命。我们应充分挖掘西柏坡的历史文化价值,将其融入到 “大思政课” 的建设之中,不断探索创新与坚守的平衡之道,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注入强大动力,让 “大思政课” 在立德树人的伟大征程中发挥出更加卓越的作用,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深厚家国情怀、扎实专业知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上一篇:西柏坡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底蕴
- 下一篇:昭昭前事,惕惕后人